陳偉君。 南方日報記者 梁鉅聰 攝
(資料圖)
每次出行,對年近80歲的陳偉君來說都不容易。特別是由于動了手術,她出行還需借助輪椅。但這次從香港來到廣州,160多公里的路程,她一直未停下腳步。
5月中旬,廣州市天河區(qū)政協(xié)香港顧問委員、民國知名人士陳濟棠的兒媳陳偉君,在廣州公證處立下遺囑公證,將市值過億元的財產(chǎn)(包括多處房產(chǎn))通過公證遺囑方式捐贈國家,身后將交由廣州市天河區(qū)慈善會用于慈善公益。這是廣州公證行業(yè)有史以來,明確贈予國家用于公益、財產(chǎn)數(shù)額最大的一份遺囑公證。
輪椅上,她穿著熨得筆挺的、刺繡精致的唐裝,在白紙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姓名?!拔彝瓿闪俗约旱淖畲笮脑福劝残?,又開心?!彼f,之所以說“安心”,是因為陳偉君這些年來有些怕等不及了,“很害怕還沒明確遺產(chǎn)捐贈的事就挺不下去了”。
“我親眼見證了祖國從貧窮落后到繁榮強大,我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熱愛自己的祖國,我也相信,只有祖國好,香港才能更好?!标悅ゾf,人生到最后,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,才不枉此生。
●南方日報記者 錢明雅 郭蘇瑩
陳偉君通過公證遺囑捐贈財產(chǎn)一事發(fā)生后,有不少香港老人托人向廣州公證處咨詢:
“我也想要將財產(chǎn)捐贈給國家,需要走哪些程序?”
故地重游
“如果丈夫和家公知道
一定很支持將財產(chǎn)捐給國家”
扶著陳濟棠公館的紅磚,陳偉君緩慢踱步,回憶起丈夫陳樹中講過的點點滴滴?!斑@里就是樹中被家公罰跪的地方?!痹诙翘炫_,她說起丈夫笑著聊過的嚴厲家教。她口中的“家公”就是陳濟棠,陳樹中是陳濟棠的第六個兒子。20多年前,陳偉君第一次來到這座紅樓,當時,一家人便做了相同的決定:這棟樓交給國家是最好的選擇。“如果樹中和家公知道我將財產(chǎn)捐獻給國家,一定很支持?!?/p>
其實,經(jīng)辦此遺囑公證的廣州公證處公證員、業(yè)務部部長魏園園最近也更加忙碌。有不少香港老人托人向她咨詢,“我也想要將財產(chǎn)捐贈給國家,需要走哪些程序?”
南方日報:為什么當初會選擇將這座樓交給國家?
陳偉君:上世紀80年代末,我和樹中第一次一起回廣州,專門來到了陳濟棠公館,這里是他長大的地方。當時,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跟我們說,可以把這棟紅樓交還給我們。但樹中和我,以及其他幾個兄弟的想法都很一致,我們沒有要回這棟建筑的想法,希望能夠把它留給國家。我們相信,這是最好的選擇,它一定會被保護和利用好。
南方日報:您覺得家庭對您的影響大嗎?
陳偉君:我1945年出生在中山,從小跟著奶奶長大,十幾歲的時候到了香港讀書,遇到樹中后就選擇了結婚。我們倆有很多共同點。
聽樹中說,他的家人大多勤儉。我們夫妻倆也是,都對自己很“摳門”。到現(xiàn)在,我用的護膚品都不挑貴的,有的只要幾十塊錢。
我們都希望能夠?qū)㈠X用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。家公當年在廣東興建了許多醫(yī)院、圖書館、善堂等,我們夫妻倆都有做慈善公益的習慣。所以我說,如果樹中知道我將財產(chǎn)捐贈給國家,他一定很開心,因為這也是他的心愿??梢哉f,淳樸的家風對我影響很大。
南方日報:當初您為何會選擇在廣州投資?
陳偉君:第一次來廣州,我就有一種久違的親切和熟悉感。從那之后,我們夫妻倆就經(jīng)常往返于香港和廣州。
2003年左右,我在經(jīng)濟方面有了一些積累。當時廣州的房價不是很高,但我相信國家以后一定會有非常好的發(fā)展,便進行了一些投資。我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,是希望以后將資產(chǎn)全部捐給國家。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將這些錢留給自己,我平?;ㄤN很小。
如果生在戰(zhàn)爭年代,我一定會選擇參軍。但現(xiàn)在和平年代,如果想為國家做更多,必須自己有所成,這也是我的前進動力。當然,我也很感謝國家的發(fā)展,讓我可以得到更多,也因此能夠奉獻更多。
南方日報:對于捐贈,有身邊的人質(zhì)疑或者阻攔您嗎?
陳偉君:這是我個人的事,沒必要跟任何人商量,每一分一毫都是我“一手一腳”賺來的,沒有用家族的任何資產(chǎn)。有人問我,如果你有子女的話,還會做這樣的決定嗎?我會的。如果我和樹中有小孩,我們也會通過教育讓他們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,而不是依靠父母。
心念教育
“把鋼琴送給學校
每一屆都能派上用場”
悠揚的《卡農(nóng)》旋律在廣州市南國學校薈萃園響起,音符在三角鋼琴的演繹下流淌出詩意。這里是天河區(qū)第一所招收港澳子弟的學校。來自中學部和小學部的學生坐在演奏椅上,四手聯(lián)彈。旁邊的陳偉君和同學們坐在一起,聽著音樂,熱淚盈眶,“他們的琴聲讓我感動到流淚。心情既激動、興奮又開心?!?/p>
同學們使用的這架鋼琴,便是陳偉君這次帶來的禮物之一。
南方日報:為什么想到要將鋼琴捐給學校?
陳偉君:這架鋼琴是我十多年前買的。由于身體原因,這幾年很少彈,到現(xiàn)在還很新。因此,我想把它捐給學校。天河區(qū)政協(xié)得知我的想法后,馬上聯(lián)系到有不少港澳子弟的廣州市南國學校,這正合我的心意。
當時,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演奏讓我感動到流淚。他彈琴很有天分。對演奏者來說,有一臺好的鋼琴,就會激勵他更加投入。相信這架鋼琴能幫他更好地發(fā)揮天賦。把鋼琴捐到學校去,每一年都有新的學生,每一屆都能派上用場,這是我的一點心意。
南方日報:為什么您格外關注青少年的發(fā)展?
陳偉君: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,也是香港的未來,香港能否長期保持繁榮穩(wěn)定,青少年是關鍵。家公對教育事業(yè)的重視,也對我有一定的影響。
現(xiàn)在,還是有部分香港青少年并不了解內(nèi)地、對大灣區(qū)的發(fā)展也一知半解。我希望能組織更多香港青少年到大灣區(qū)內(nèi)地城市走走,親身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。所謂百聞不如一見,要在交往交流中增加了解、增進友誼感情、增強共創(chuàng)未來的信心、決心。
南方日報:您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(qū)發(fā)展?
陳偉君: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,看到現(xiàn)在大灣區(qū)城市間越來越親近,我特別開心。1996年,我和樹中分別是廣西、廣東政協(xié)委員。那時候,從香港來到內(nèi)地并不方便,但我們還是堅持往返于兩地之間,積極履職建言,希望能為香港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獻多一份力。
我對廣州有著特殊的感情,這里是除香港外,我待過最久的城市,是我的第二故鄉(xiāng)。以前,往返廣州和香港需要坐火車,現(xiàn)在自駕就可以。當初,廣州東站附近都是農(nóng)田,現(xiàn)在已是高樓大廈。每一次來廣州,都會忍不住感嘆,又有幾處地方不一樣了。
聽戲嘆茶
看到粵劇臺前的熱鬧
感慨這樣才能更好傳承
午飯時間,陳偉君選擇了西關新開的酒店。她往碗里夾了幾只晶瑩剔透的蝦餃,“蝦餃做得好吃也是學問”,陳偉君喜歡茶點,更愛粵曲悠揚。
一上午,她在粵劇藝術博物館的仿古戲臺聽了一出折子戲,望著華麗的廣繡戲服感嘆不斷,“這些都是寶貝”。
南方日報:看得出,您對粵劇有特殊的感情。
陳偉君:是啊,這些都是很“寶貝”的文化。這是我第一次在廣州看粵劇,之前都是在香港。博物館的戲臺子前圍了不少人在聽,聽說這里周末還要更熱鬧。這種熱鬧是很好的,這樣粵劇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。
參觀博物館的時候,看到那些分量不輕的頭套、精細手工繡制的戲服,以及將一生奉獻給粵劇藝術的名家,我特別感動。無數(shù)人在這條路上鉆研和堅持著。希望這個“寶貝”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。
南方日報:是什么讓您下定了將財產(chǎn)捐贈給國家的決心?
陳偉君:把財產(chǎn)捐給國家、捐給社會、扶貧濟困的想法是我20多歲時就許下的愿望。這個愿望是在和樹中一起創(chuàng)業(yè)、一起做公益的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。
其實,在回廣州前,我已經(jīng)在香港找自己相熟的律師辦了一份遺囑。但通過與公證處等地接觸了解,以及與天河政協(xié)的溝通,考慮到所捐贈財產(chǎn)都在內(nèi)地,為方便日后執(zhí)行,在廣州市公證處的推動下,我決定來廣州訂立公證遺囑。
南方日報:您將財產(chǎn)無私地捐獻給國家,主要希望于用到哪些方面?
陳偉君:本來我是要捐贈房產(chǎn)的,但來到廣州后,我把手上的十幾本存折都一起捐了出去。這些財產(chǎn)將交給廣州市天河區(qū)慈善會管理,財產(chǎn)使用范圍完全按照《慈善法》所列出的范圍。另一方面,我還特別指定將部分財產(chǎn)用于位于天河區(qū)的黃埔軍校燕塘分校舊址的修繕、運營、展陳和宣傳活動,以及搭建粵港澳大灣區(qū)青少年交流互動平臺,促進三地青少年的互動交流活動。
南方日報:您這次到廣州已經(jīng)去了很多地方,還有哪里想要去看看的嗎?
陳偉君:我很想去看一看黃埔軍校燕塘分校舊址,但因為要回香港了,只能等下次有機會。
去年,我通過廣州市天河區(qū)政協(xié)知道了黃埔軍校燕塘分校舊址的存在,并且得知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,家公曾利用此處建立廣東軍事政治學校并任校長,感覺特別親切。
讓我很感動的是,這個地方被很多人牽掛著。相關部門非常重視,已經(jīng)撥款進行修繕。
南方日報:您如何看待社會對這件事情的關注?
陳偉君:我想過會受到關注,但沒想到這么多人關注。我完全無所求,只是為了完成我的心愿。人生到最后,能給國家做一些事情,我不枉此生,這是我人生最后的愿望。我親眼見證了祖國從貧窮落后到繁榮強大,我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熱愛自己的祖國,我也相信,只有祖國好,香港才能更好。